目前钢铁行业整体产能情况已经趋于稳定,其数量的增减对钢铁产量的影响不会很明显,所以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对钢铁产能现状的影响不大,对钢铁产量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首先未来的钢轨压板能绝大部分都是前期规划的延续,但是最终投产规模可能会比规划产能有所缩减。其次会有部分企业迫于市场竞争激烈而出现被淘汰的情况,但是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企业兼并重组或者不同地区之间的产能置换而不是直接破产淘汰,所以由此导致的产能退出数量比重会比较少。第三就目前国内粗钢产能超过剩过2亿吨,且其中不少属于企业主动将其闲置的现状而言,目前已经制定的淘汰目标对未来实际的钢铁生产而言影响不大;所以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对钢铁市场供求层面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从中联钢调研的情况来看,截止到2014年年底,国内钢铁产能已经接近10.6亿吨左右,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钢铁产能也将在10亿吨以上徘徊。粗钢年产量则会在2014年突破8亿吨关口之后,维持目前的钢轨压板低速增长态势,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相当长时间内也都将处于低位水平。 自2013年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之后,中国钢铁出口就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喜忧尴尬:一是出口的大幅度增长;二是伴随钢铁出口高增长,却遭遇了几乎每月两起的高频度贸易摩擦。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表示,高频度的贸易摩擦将让中国钢铁企业出口愈发困难,甚至在征收高税率之后,还将很多钢铁企业逼上绝路,中国钢铁再也不能走“廉价”的老路。那么,中国钢铁为何廉价?在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中国钢铁出口出路何在? 高额出口频遇摩擦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钢材出口量同比增长26.98%。进入4月份,我国钢材的出口量继续增加至75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5.86%,创下历史次高水平,并且成为今年前四个月为数不多的贸易额呈正增长的出口产品。 另一组数据是从2012年10月到今年3月底,仅18个月的时间,我国钢轨压板产品和相关制品遭遇贸易救济调查已达42起。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月都有两起有关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发生在中国出口企业身上。“国外市场复苏和国内经济调控叠加的效应,使得钢铁行业加大了出口的力度。”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出口是国际市场对中国钢铁质量和价格的需求。http://www.thnmb.com/